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8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42次
毛泽东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
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12月27日下午,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长沙举行。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亲属代表、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少将研究员毛新宇,省委党史研究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湘潭市、韶山市有关负责同志发言,从不同角度深情追思了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深切表达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无限敬仰和真挚怀念。我们特将与会同志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对爷爷最好的纪念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少将研究员 毛新宇
优秀的湖湘文化对爷爷有深刻影响。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代表人物曾国藩、左宗棠等都对爷爷产生了重要影响。1913年,爷爷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主要学习的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爷爷作为一代伟人、新中国开国领袖,有三位优秀伟大的导师,改变、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们分别是李大钊、陈独秀和杨昌济。杨昌济是著名的教育家、哲学思想家,更是爷爷的岳父,我的外曾祖父。他不仅介绍爷爷到北京大学求学,对爷爷早期革命活动也鼎力支持。正是在北京大学旁听求学期间,爷爷结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并在李大钊安排下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李大钊和陈独秀也是爷爷终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导师和领路人。
世人皆知,爷爷酷爱读中国传统历史典籍,也喜爱中国传统书法、诗词歌赋以及京剧艺术。我认为,这一切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服务的。触及爷爷思想灵魂还有一部书——《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他阅读了不下100遍。《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更是中国共产党灵魂的体现。
1918年,爷爷在长沙发起和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虽未亲赴法国,但想方设法为赴法青年们筹集旅费,促成了一批先进青年走出国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学习人类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对于湖南和韶山,爷爷有着终生不变的故乡情。
湖南是爷爷的故乡,是他领导中国革命的起点。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爷爷组织一师师生进行军事训练,还曾经率200名一师学生和长沙城50名警察,将一支妄图洗劫长沙的2000名北洋溃兵缴械解散。这是爷爷人生中第一次军事行动。
爷爷与蔡和森创建新民学会,和奶奶一起主编《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建党后,他又在长沙创立湖南自修大学,这是我党早期基层组织。1925年,爷爷奶奶回到故乡韶山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点燃农民革命的熊熊之火。1927年,爷爷又深入湘潭、湘乡、衡山等地考察,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开国大典上,爷爷操着浓重的乡音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爷爷数次回到家乡。每次返乡,他都在思考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甚至爷爷在病逝前夕,依旧想回故乡韶山。
伟人已逝,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伟人风范和伟人家风永存。爷爷不仅是故乡湖南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毛泽东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更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只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告慰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的在天之灵,才是对爷爷诞辰130周年最好的纪念。
深切缅怀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代伟人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 谢承新
毛泽东从小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农村并对农村、农民有着独到的认识,他从湖南农民运动中看到了农民的革命力量,在组织工农发动秋收起义之后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带领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提出“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的论断,深入湖南五县调查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揭示中国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队伍上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在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继续运用革命新道路理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从小志向远大,青年学生时期组织新民学会提出“改造中国与世界”,他以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伟大贡献。在长沙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八七会议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胜利之路。遵义会议后,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带领红军到达陕北,高举救亡大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运筹帷幄,起草的197封电报见证三大战役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18天的艰难决策,打赢了一场“立国之战”;“两弹一星”,确保了大国地位;勒紧裤带搞建设,为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受到国际社会的赞扬……
毛泽东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他以满腔热血终生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衷心爱戴和永远缅怀的伟大人物。大革命时期,组织工农运动为维护权益而斗争;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强调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抗战时期,坚持与人民“坐在一条板凳上”,提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战争时期,把土地一视同仁分给千百万的农民,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处刘青山、张子善等腐败分子,表示决不做李自成!新中国27年间,58次2943天离京深入到全国各地巡察、调研。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毛泽东的光辉思想、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进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毛泽东的一师岁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罗成翼
1913年,青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并在此学习工作长达八年之久。
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决心“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他积极从中西文化中寻求答案,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如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反复比较和思考,最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组建长沙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等组织,积极宣传新思想、新理念。在这里,毛泽东实现了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确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信仰。
在一师,毛泽东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开展“驱张”运动和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组织新民学会、出版《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等。1917年,毛泽东指挥了平生第一次军事行动——猴子石缴枪,这些为他后来领导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1921年6月,毛泽东就是从一师出发,远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在这里,毛泽东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向职业革命家的转变。
毛泽东推崇“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师求学时,所写下的文字资料不下百万字,把教材《伦理学原理》反复阅读并写下一万二千余字的批注。除了“有字之书”,毛泽东还非常注重读天下国家万事万物的“无字之书”。1917年,毛泽东和好友步行900多里,历时38天,先后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等五县,广泛接触农民、船工等各阶层群众,为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思想的提出,以及注重调查研究之风、关注农民农村问题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特别重视体育锻炼和意志磨砺。他常在学校附近的湘江游泳,每年都坚持到隆冬季节,游泳后来也成为他一生至爱的体育运动。他还喜欢登山和露宿、风浴、雨浴、冷水浴,水井就是他在一师求学期间进行冷水浴的场所。他主张青年学生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自创了一套体操帮助同学强身健体。由于坚持锻炼,毛泽东体质日益强健、意志更加坚韧,在后来的行军生涯中受益匪浅。
1950年,毛泽东在谈及一师岁月时,深情地回忆:“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并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
毛泽东与一师的故事,是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为我们办好新时代一师提供了智慧与动力。今天,一师人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要将“一师是个好学校”的殷殷嘱托,转化为书写新时代一师之好的实际行动。
让毛主席家乡人民更加富裕幸福
湘潭市委书记 刘志仁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好的告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殷殷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毛主席家乡这块红色土地持续焕发生机活力,让毛主席家乡人民更加富裕幸福。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毛泽东同志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信念贯穿一生、从未动摇,无论是在他六位至亲和无数战友为革命献出生命的时候,还是在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或是党的事业遭遇危机的时候,他都以坚如磐石的信念,鼓舞着中国人民朝着胜利进军。我们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做优做强“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为理而来”宣讲等工作,在思想引领中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把毛主席开创的事业在新时代继续推向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的科学概括。他基于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重大判断,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近两年,我们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发扬“三牛”精神,落实“四敢”要求,政府性债务风险“排雷”到位,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社会风气向上向好。我们将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实事求是贯穿发展全过程,察实情、讲真话、干实事,统筹抓好产业培育、创新驱动、红色文旅等工作,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践行群众路线,推动“走找想促”活动走深走实。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无论哪个时期,毛主席作决策、干工作,都是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光辉著作,对时下我们开展工作仍是重大借鉴。我们将深入落实“四下基层”,扎实开展“走找想促”和“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狠抓问题整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从严管党治党,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纪律建设,提出“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战胜敌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等重大论断,在各个时期都坚决惩治腐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深入开展“两带头五整治”纠风防腐专项行动,做好“镜鉴”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后半篇文章,持续净化政治生态,把毛主席家乡建设成为清正清朗之地。
勇当塑造伟人故里世界级品牌的“排头兵”
韶山市委书记 曹伟宏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冲上屋场一座普通农舍。韶山的山水文脉,赋予了少年毛泽东博大的胸怀、睿智的秉性、超凡的胆略,也让他与劳苦大众结下不解之缘。
在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韶山是他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第一块“实验田”。在这里,他组建农民协会、开展农民夜校,亲手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他开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韶山的革命实践,极大鼓舞了家乡人民的革命热情,韶山共有1700余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
在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韶山也是他魂牵梦绕的“桑梓地”。1915年至1958年,毛泽东写给亲友的书信,经过考证的有95封。新中国成立后,他嘱托岸英、岸青回乡看望乡亲,欣然为韶山学校题写校名,坚持用自己的稿费资助亲友,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1959年6月,毛泽东同志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挥笔写下《七律·到韶山》。晚来乡思情更深,1966年,毛泽东同志最后一次回到韶山。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昔日偏僻、贫穷、落后的韶山冲已走上了幸福、安康、富庶的康庄大道。特别是习近平同志2011年3月20日亲临韶山视察后,韶山人民牢记“努力把毛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殷殷嘱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光彩闪耀;放眼今日韶山,一群群青少年通过“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汲取道德滋养,一批批党员干部群众通过“韶山红”课堂汲取奋进力量,韶山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只争朝夕、昂首阔步迈上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最好的缅怀,是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我们将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深挖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团结奋斗。
最好的纪念,是以红色精神励志前行。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并转化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火热实践,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造经典红色名片,勇当塑造伟人故里世界级品牌的“排头兵”,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